北京開云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參加2023濮陽氫能產業發展大會
- 時間: 2023-08-22 02:40:03
- 作者:
- 訪問量:783次
8月18日,以“聚焦氫鏈制造·助力氫城騰飛”為主題的2023濮陽氫能產業發展大會在河南濮陽迎賓館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氫能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翹楚近300人齊聚濮陽,共赴“氫”盛會,共話“氫”事業,共謀“氫”未來。北京開云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參加大會。
展會開幕前,市長及其他各部門領導參觀氫能裝備展示,北京開云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的“無極框電解槽”參與展出。

此電解槽采用開云自主研發的無極框技術和電極表面微納米活性處理工藝,大大增加電解效率的同時,縮小了電解槽體積,是開云在制氫設備“降本增效”創新之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濮陽市委書記萬正峰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向到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由衷感謝,致辭中他介紹了濮陽的市情市貌和氫能產業發展現狀。PGO綠色能源生態合作組織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元,河南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翔先后致辭;國家能源局科技司能效與儲能處處長徐梓銘,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文先后作報告。

在下午的“氫能制儲運加技術分論壇”中,PGO氫能研究院外聯部主任楊振坤作為論壇主持人歡迎各方氫能行業的精英們出席論壇。北京開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王坤代表公司進行堿性電解槽創新技術方向與創新成果的分享

他表示堿性電解槽作為氫氣生產的關鍵技術,為實現能源轉型提供了可行途徑。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來驅動堿性電解槽,可以實現綠色氫氣的生產,從而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預測在未來20年,堿性電解水裝置將是綠色能源轉化氫能源的首選技術裝備,其它型式的電解水裝置,如PEM、SOEC等技術,還有待技術成熟與降低成本。

他指出堿性解水制氫裝置的不足大多技術工藝復雜,沿用至今,沒有較大創新改進。具體表現在結果上,就是電流密度低下,目前主流設備的電流密度一般在3000A/m?左右,電解槽超乎想像地龐大、沉重。同時制造成本高昂,產能受限,難以滿足大規模的綠色能源轉換氫能源的需求。
他提出堿性電解水技術進步方向:電解槽結構設計的優化,尋求新材料,摒棄傳統的/具有劇毒的五氧化二釩催化技術等。
在研究出更好的電解槽的路上,開云科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開云科技自主研發的無極框電解槽電流密度穩定運行6500A/m?,目前在包頭晶澳太陽能運行的現場測試表現良好,單位立方氫氣消耗電力約為4.5KWh(實際現場4.48KWh),這是整個系統的電耗水平。同時電力波動響應靈敏,速度可媲美PEM電解系統;冷啟動時間在10分鐘即可達到100%氫氣出氣。

開云科技建立可再生能源集成:將堿性電解槽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集成,可以實現碳中和和清潔能源生產。獨立自主開發智能控制系統,以便在可再生能源供應充足時進行電解,并在能源供應不足時進行適當調整。對電網冗余電力的制氫儲能政策體系,對可再生能源資源匹配制氫儲能。這一項目真正意義上做到零碳排放的綠氫生產,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政策,緊密結合清潔能源和氫能技術,為未來能源格局的轉型注入新的活力。
開云科技公司專注于高效全系列新型堿性電解槽的研發與生產在二十多年的技術積累下,實現電解槽生產的自動化、數字化、標準化,迅速提高產能,實現低成本快速擴張。在行業內建立超一流的電解槽產能!
展會開幕前,市長及其他各部門領導參觀氫能裝備展示,北京開云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發的“無極框電解槽”參與展出。

此電解槽采用開云自主研發的無極框技術和電極表面微納米活性處理工藝,大大增加電解效率的同時,縮小了電解槽體積,是開云在制氫設備“降本增效”創新之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濮陽市委書記萬正峰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他向到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由衷感謝,致辭中他介紹了濮陽的市情市貌和氫能產業發展現狀。PGO綠色能源生態合作組織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元,河南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翔先后致辭;國家能源局科技司能效與儲能處處長徐梓銘,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文先后作報告。

在下午的“氫能制儲運加技術分論壇”中,PGO氫能研究院外聯部主任楊振坤作為論壇主持人歡迎各方氫能行業的精英們出席論壇。北京開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王坤代表公司進行堿性電解槽創新技術方向與創新成果的分享

他表示堿性電解槽作為氫氣生產的關鍵技術,為實現能源轉型提供了可行途徑。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來驅動堿性電解槽,可以實現綠色氫氣的生產,從而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預測在未來20年,堿性電解水裝置將是綠色能源轉化氫能源的首選技術裝備,其它型式的電解水裝置,如PEM、SOEC等技術,還有待技術成熟與降低成本。

他指出堿性解水制氫裝置的不足大多技術工藝復雜,沿用至今,沒有較大創新改進。具體表現在結果上,就是電流密度低下,目前主流設備的電流密度一般在3000A/m?左右,電解槽超乎想像地龐大、沉重。同時制造成本高昂,產能受限,難以滿足大規模的綠色能源轉換氫能源的需求。
他提出堿性電解水技術進步方向:電解槽結構設計的優化,尋求新材料,摒棄傳統的/具有劇毒的五氧化二釩催化技術等。
在研究出更好的電解槽的路上,開云科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開云科技自主研發的無極框電解槽電流密度穩定運行6500A/m?,目前在包頭晶澳太陽能運行的現場測試表現良好,單位立方氫氣消耗電力約為4.5KWh(實際現場4.48KWh),這是整個系統的電耗水平。同時電力波動響應靈敏,速度可媲美PEM電解系統;冷啟動時間在10分鐘即可達到100%氫氣出氣。

開云科技建立可再生能源集成:將堿性電解槽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集成,可以實現碳中和和清潔能源生產。獨立自主開發智能控制系統,以便在可再生能源供應充足時進行電解,并在能源供應不足時進行適當調整。對電網冗余電力的制氫儲能政策體系,對可再生能源資源匹配制氫儲能。這一項目真正意義上做到零碳排放的綠氫生產,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政策,緊密結合清潔能源和氫能技術,為未來能源格局的轉型注入新的活力。
開云科技公司專注于高效全系列新型堿性電解槽的研發與生產在二十多年的技術積累下,實現電解槽生產的自動化、數字化、標準化,迅速提高產能,實現低成本快速擴張。在行業內建立超一流的電解槽產能!